参赛指南:
Step 1:登录IMA(第十二届)校园管理会计案例大赛的官方网页http://casecompetition.imachina.org.cn认真阅读参赛须知、赛事要求、赛事日程等信息
Step 3:到大赛网站参赛报名,登记队伍信息,取得参赛队伍编号。妥善保存队伍编号和登录密码。注意:队长信息一旦注册后不可更改。
(注:虽参赛报名与校内赛的截止日相同,但建议先由队长尽早在官网进行参赛报名登记,以便所有校内赛的参赛同学都可获得案例大赛的(PDF电子版)参赛证书。若同一学校的报名参赛队伍超过5个,校内赛结束后组委会将和学校老师或校内赛负责人员对接确定实际晋级区域赛的5个队伍信息。)
Step 4:下载案例,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对案例进行分析,向指导老师请教。
Step 5:如果学校参赛队伍超过5支,由学校教师或学生社团(在11月21日前)组织校内赛,选拔5支队伍代表学校参加区域赛(未晋级的校内赛参赛队伍将获得参赛证书)。如同一学校参赛队伍小于或恰好5支,则该校各参赛队可直接进入区域赛。
Step 6:制作区域赛参赛作品(根据大赛规则制作团队演讲视频和PPT文件并转换成PDF。)
Step 7:于2022年12月18日24时前,凭队伍参赛编号上传符合要求的案例分析视频和报告(PDF)到大赛网页。
Step 8:关注IMA官微 “CMA官方服务号”、大赛网页、个人登记的邮箱,随时了解大赛通告。
Step 9:2023年1月19日,IMA将公布区域决赛晋级名单。
Step 10:2023年3月5日,现场举行各赛区区域决赛。
Step 11:2023年4月16日,现场举行全国总决赛及青年菁英领导力论坛。
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值班电话:021–2250 9288 周一至周四(15:00-17:30)
常见问题:
Q:正在组队中的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先组队准备案例分析并参加校内赛,等校内赛晋级了再于11月21日前进行报名即可(如未晋级就不必报名了)?
A:不建议这个方案。参加了校内赛未晋级的同学们也将获得电子版参赛证书——如果不报名登记的话就无法获得参赛证书了。最好的方式是一旦确定参赛就先组队并报名登记、准备案例分析作品及参加校内赛。这样不仅确保了参与校内赛事的同学们都能获得参赛证书,而且当学校已报名队伍数达到校内赛门槛时组委会也可及时与学校对接沟通,确保校内赛的有效实现。
Q:报名截止日期2022年11月21日,校内赛是11月21日之后么?
A:2022年11月21日24时既是参赛报名截止时间,同时也是我们规划给学校参考的校内赛截止时间。11月21日开始,我们将和学校联系确认校内赛的实际晋级区域赛的队伍信息。11月21日到12月18日是区域赛时间段(由进入区域赛的队伍制作参赛视频并进行上传)。
Q:请问校内赛如何开展?
A:学校报名队伍超过5支时,需学校自行组织校内赛。(学校确定校内赛形式,建议以团队PPT演讲进行。)
如果到报名截止日后贵校已报名队伍数少于5支,则无需进行校内赛,已报名队伍将直接进入区域赛。
如贵校目前尚未组织校内赛,而已报名参赛队伍也未超过5支,则你队现在可先直接在大赛进行参赛报名即可。当队伍数量超过5支时,组委会将联系指导老师请学校老师或社团组织校内赛选拔出5支队伍代表学校参加区域赛。
Q:如果学校超过5支队伍,但都没有邀请指导老师的话,这个情况下是要我们自己和学校沟通开展校内选拔么?
A:同学们先行在官网报名,当学校报名队伍数达到5支以上时组委会将联系学校确认校内赛事项。如果每个参赛队没有指导老师,我们会通过同学或其他方式联系学校老师、学生社团等进行安排。
Q:我没有看到我们大学有贵赛事的相关通知,推测我们大学没有组织相关的比赛活动,因此想请问该赛事一定要通过学校参加吗,可以自行组队参加吗?如果可以的话是按照赛事官网提供的渠道参加吗?
A:我们的赛事是面向全国高校的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大赛邀请函是面向国内全体本科和研究生的,未逐个学校分别邀请。同学们完全可以自行组队按照赛事官网提供的渠道参加的。大赛官网是:https://casecompetition.imachina.org.cn/
Q:请问是在报名截止时间前提交作品吗?
A:11月21日是报名截止,也是校内赛的结束时间,并不是区域赛作品递交的截止时间。区域赛作品递交截止日是12月18日。您可关注大赛官网的赛事日程:https://casecompetition.imachina.org.cn/details/101.html
Q:请问IMA(第十二届)校园管理会计案例大赛报名费用是多少呢?
A:大赛是公益赛事,旨在推广和普及管理会计知识,希望引导同学们学习和了解管理会计的作用并对管理会计产生兴趣,目前不收取报名费。
Q:我想问一下,有信息交流群吗?
A:大赛不设信息交流群。组委会通过大赛官网公告栏、官微、参赛队伍报名登记的邮箱发布各项参赛通知及晋级信息。参赛队伍如有任何问题可通过队长email联系组委会官方邮箱student@imanet.org.cn,或电话咨询。(021–2250 9288 周一至周四15:00-17:30)
Q:请问是算上指导老师最多5人,还是不算老师?
A:每队最多的参赛学生人数是:1位队长+4位参赛队员=5人;此外每个参赛队可自行邀请学校老师担任指导。
Q:可以跨校组队么?
A:参赛队伍的所有队员必须来自于同一所学校,不能跨校组队哦。参赛队伍的奖项也代表了所在学校荣誉的。同学们的证书都会体现团队所在学校,若邀请指导老师,则也是来自于同一学校的。
Q:参赛队伍里一定要有两个专业及以上队员么?
A:参赛队伍只要是来自于同一所学校即可。年级、专业、学院都不作限制。如果同一个队伍的队员都是相同专业,相同年级也可以的。
Q:队员身份证号后面有X注册通过不了怎么办?
A:如果这个身份证最后有X的同学是队员的话,其他同学(担任队长)可以先报名,然后将队伍编号、名称、这位同学的完整个人报名信息通过email完整的发给大赛官方邮箱student@imanet.org.cn,我们收到后转给网站IT工作人员,请他们从后台为其录入。
Q:如果区域赛比完,没能晋级,会有奖项么?
A:在大赛奖项设置的赛事说明中,有说明的:校内赛和区域赛:参加校内赛、区域赛未晋级的队伍每人将获得电子参赛证书(可打印版)。
Q:请问以队员的身份参加过上一届IMA赛事,这一届还能参加吗?因为注册的时候,无论是以队长的身份还是队员的身份,都提示身份证号已被使用,无法注册。若登录,又被提示该电话号码未注册,也登录不上。
A:参加上届赛事若尚未毕业这一届当然可以继续参加。网站技术人员已完善了数据库设置,解决了这个问题。如仍遇到问题,烦请email发给组委会一下遇到这个问题的队员的信息(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我们再联系网站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Q:请问我们的案例报告提交至哪里?
A:11月21日报名截止后,11月22日-12月18日赛事进入区域赛作品上传阶段并开放作品上传通道(11月21日之前系校内赛阶段,暂不开放上传通道)。每队队长可在11月22日-12月18日的区域赛作品上传期间登录赛事网站上传区域赛参赛作品。
Q:请问邀请的指导老师数量有上限吗?多于一位指导老师的填写方式是怎样的?
A:默认每队一位校内指导老师。如果实际邀请了2位,可在指导老师信息填写的每个空格内连续填写两位老师信息(以逗号隔开),姓名、电话等位置的信息顺序保持一致。邮箱格式的填写有规范性限制,无法输入间隔符号,只能填一位老师的邮箱地址。(同一队伍的2位指导老师证书都将发送到该登记的邮箱中,请老师相互转发一下。)
Q:我们组有一名队员由于是台胞,没有身份证号,只有台胞证号,无法填写报名信息。请问这种情况应该如何报名呢?
A:请问这位台胞证的同学是队员么?如果是队员的话,你们其他同学(担任队长)可以先报名,然后将队伍编号、名称、这位台胞证同学的完整个人报名信息通过email完整的发送给组委会(同时抄送队长邮箱),组委会收到后转给网站工作人员,请他们从后台为其录入。
Q:我是持港澳通行证的同学。我现在是作为队长正在组织一个队伍报名当中。这个情况的话我是等到我的队伍确定了再把报名资料email给组委会可以吗?
A:如果你们有已经确认的队员同学,则可以先暂时用这个队员同学的信息作为临时信息填写到队长位置,报名注册。然后将队伍编号、名称、港澳通行证同学的完整个人报名信息再通过email发送给组委会(同时邮件抄送原临时队长的邮箱),告知该同学需要担任队长的情况。我们收到后将信息转给大赛网站工作人员,请他们从后台将该同学录入并设置为队长,并将临时队长改为队员。
Q:初赛问题有3个要完成的任务,是应该做分析报告还是做PPT呢?(第一个任务是不是需要出具分析报告?第2个任务需要出具PPT?第3个任务是用报告还是PPT?)
A:大赛的作品要求是提交视频和PPT。请同学们制作PPT,并以PPT进行团队演讲,录制成视频上传。
区域赛参赛形式:
各参赛队须将案例分析内容以团队现场演讲形式录成视频;
将团队演讲视频上传至百度网盘;将百度网盘的视频链接(含打开密码)和视频中展示的PPT(转换成PDF格式)上传至大赛官网的区域赛作品上传页。
Q:“各参赛队须将案例分析内容以团队现场演讲形式录成视频”中“以团队现场演讲形式”可不可以用腾讯会议来演讲呢?
A:视频是指对整个团队共同进行的现场演讲的录制,整个团队应该一起出现在一个视频镜头中。赛事安排出了足够时间让参赛团队在一起完成视频。视频由手机、笔记本摄像头等录制均可接受。腾讯会议的会议录制功能也可以实现,但团队需整体出现在一个视频镜头中。
Q:要求里写我们需要上传演讲视频,请问这个视频的内容是仅限于对ppt内容的演讲吗,团队能不能融入一些和本次案例有关的内容、视频?
A:整个团队进行案例分析的团队演讲,并录制成视频。演讲视频的内容应该是和本次案例有关的内容。